本文共 4179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13 分钟。
本节书摘来自异步社区出版社《文明之光 第一册》一书中的第7章,第7.3节,作者:吴军 ,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云栖社区“异步社区”公众号查看。
文明之光 第一册
把美第奇家族缔造成金融帝国的是吉奥瓦尼·美第奇。在他之前,美第奇家族经过很多代人的努力,积累了财富,成为佛罗伦萨地区颇具影响力的家族。吉奥瓦尼因为兄弟姐妹等亲戚众多,继承的遗产并不算多,但是他将美第奇家族善于理财的传统发扬光大了。在他37岁那一年,他正式注册了美第奇银行。美第奇银行不仅仅是为了赚钱,它更是一个组织。它有些像今天高盛和摩根斯坦利这样的投资银行,而不是大家储蓄然后对外提供信贷的商业银行。吉奥瓦尼看重忠诚,强调保持长期客户关系。找到忠诚的伙伴是吉奥瓦尼一生行事的准则。他是所有客户的保护者,维系着这些客户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向外延伸,便形成了巨大的关系网,控制着佛罗伦萨乃至整个意大利的政治和商业。因此,他挑选客户非常仔细,并非任何有利可图的生意他都做。曾经有一位潦倒的教士找到吉奥瓦尼,他叫巴达萨尔·科萨(Baldassarre Cossa),此人有当教皇的雄心,但是无钱无势。吉奥瓦尼看中了他的忠诚,觉得这个人可以信赖,于是他资助巴达萨尔·科萨,帮他铺平了通往教皇的道路。1410年,这个当年落魄的教士终于当上了基督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教皇约翰二十三世。当上教皇后,约翰二十三世投桃报李,将教廷的钱交给美第奇银行打点。
美第奇家族到了吉奥瓦尼这一代,无论是在金融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很有影响力了,但吉奥瓦尼仍保持平民身份。他从不张扬,以免树敌过多。他的一生可谓是风平浪静。吉奥瓦尼在晚年把家族的事业完全交给了儿子科西莫·吉奥瓦尼·美第奇(Cosimo di Giovanni de’ Medici,1389—1464),只是偶尔给他一些人生的建议。
科西莫是美第奇家族走上政治前台的第一人。他从小生长在佛罗伦萨,在据他家几步之遥的地方有一个宏大的建筑,这是一座大教堂,有上百年历史,但一直没有完工。当时佛罗伦萨恐怕没有一个老人说得清这座教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因为在这些老人的父辈甚至祖辈记事时起,它就已经在那里了。佛罗伦萨人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他们要为上帝建一座雄伟空前的教堂,它长达150多米,完成时高达110多米。当时的大教堂都是尖顶的哥特式建筑,这座教堂本来也不应该例外,实际上它的钟楼就是哥特式的。修建这座教堂,恐怕多少有点超出当时佛罗伦萨人的财力和工程水平,进展十分缓慢,加上他们对细节一丝不苟,结果用了80多年才修建好四围的墙壁。可是这时他们才发现,这么大的教堂,无论如何是无法建造一个尖顶的,恐怕还没等修好,顶就要塌下来。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办。因此,虽然教堂大理石的地板铺得十分漂亮,四壁亦如此,但是每逢下雨这里就成了一个大水塘。科西莫从小看到的就是这番景象,等他长大后,他希望能把这个大教堂的顶给装上,让这座有史以来最大的教堂成为荣耀他们家族的纪念碑,可这又谈何容易。
科西莫在25岁那年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和财富,但是他一生获得的最大财富并不来源于此,而是另有机缘。他的经历,说起来颇像金庸小说里主人公的传奇: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了前人留下的宝藏(包括秘籍之类),然后成就了前无古人的伟业。在14世纪末15世纪初,虽然欧洲的黑死病(4现在认为是一种鼠疫,据估计夺走了7500万到1.5亿欧洲人的生命)已经过去,但是瘟疫依然不断,教堂常被当作停尸所,而堆满尸体的教堂也就成了无人光顾的废墟。一天,年轻的科西莫来到一个堆满尸体的教堂,跨过这些尸身,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黑暗角落,在那里他发现了古希腊罗马时代的一些经卷和手稿。这些手稿的年代非常久远,比他生活的年代早10个世纪左右,手稿中有很多机械和工程方面的图纸,以及各种文字描述。这些都是他和他的父辈从未见过的。要知道在中世纪,欧洲只有一本流行的书籍—《圣经》。
科西莫不断收集类似手稿,我们现在不能确定科西莫是否看得懂这些手稿。开始他只是好奇古人都记载了些什么,但是他终于意识到这些手稿中记载了很多古希腊罗马人懂得,而当时的欧洲人却不懂的知识和技术,他凭直觉认识到这些知识将来会非常有用。知识是科西莫一生获得的最大财富,而这些知识很快便在大教堂的建设中派上了用场。
如前所述,佛罗伦萨人一直想把敞了几十年的大教堂的顶给封上,但是没有人能够做到,各种已知的方案都行不通。这时,一个名叫菲利波·布鲁内莱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1377—1446)的人带着他的设计方案来到市政厅,声称他可以解决这个工程难题。布鲁内莱斯基考察过很多古迹,提出可以给教堂盖一个圆顶。这个建议对市政官员们来讲有点异想天开,因为大家都认为这么大而没有支撑的房顶会塌下来,没有人能看懂他的设计,于是官员们把这个“疯子”连同他的设计方案扔出了市政厅。但是,佛罗伦萨有一个人懂得赏识他的才能,他就是科西莫,因为他知道“古人”曾经实现过布鲁内莱斯基的设计。
科西莫开始资助布鲁内莱斯基,他让后者用立柱和圆拱为自己的家祠(也就是后来的圣洛伦佐教堂)修建承重的回廊。布鲁内莱斯基不负他望,果然按照设计完成了回廊的建造,这是自古罗马后上千年来第一次在建筑上只用立柱而不用墙来承重。有了这次的成功,科西莫和布鲁内莱斯基对修建大教堂的圆顶就有了信心。
1418年,佛罗伦萨市政府对大教堂圆顶的工程招标,科西莫支持的布鲁内莱斯基和佛罗伦萨另一位杰出的工程师洛伦佐·吉贝尔蒂(Lorenzo Ghiberti,1378—1455)(5吉贝尔蒂在佛罗伦萨留有很多的建筑作品,包括洗礼堂著名的黄金大门。)都想得到这个工程。吉贝尔蒂为了中标,将价钱压得和布鲁内莱斯基一样低,于是佛罗伦萨市政府就将工程给了他们两人。这时候,布鲁内莱斯基开始装病,表示无法负责这个工程了,便将全部的工程让给了吉贝尔蒂。到了1423年,吉贝尔蒂终于承认他无法给这个巨大的教堂装上一个中间没有任何支撑的圆顶,只好再拱手交出项目。于是,布鲁内莱斯基就成为了唯一的竞标人,现在他需要说服市政官员圆形屋顶的方案可行。与不懂工程的官员们沟通并不容易,布鲁内莱斯基最后拿出个鸡蛋,让这些官员立起来。这些官员讲,鸡蛋怎么可能立起来?布鲁内莱斯基将鸡蛋的一头砸碎,就立了起来。官员们自然不干了,说:你可没有讲可以允许砸碎鸡蛋。布鲁内莱斯基解释道,教堂并没有谁规定一定只能建尖顶,而建成圆顶,就像把鸡蛋竖起来这么容易。官员们最终被说服了,将工程交给了布鲁内莱斯基。而完成这个工程恰恰是科西莫实现他政治抱负的第一步。
科西莫和布鲁内莱斯基接手这个工程后,心里并不轻松,他们要确保这个从来没有人尝试过的圆顶工程能顺利完成。科西莫收集的手稿派上了大用场,布鲁内莱斯基从古希腊和罗马人的智慧中得到了启发,完成了教堂天顶的细节设计。为了证实他们的设计可行,科西莫和布鲁内莱斯基跑到几百公里外的罗马,实地考察了古罗马修建的万神殿(Pantheon),这座建于公元.世纪的大理石建筑,长84米,高度近60米,有一个直径40多米的拱形圆顶。当时古罗马人在圆顶的下面搭了脚手架,然后将大理石用水泥砌好。一千多年后,水泥大部分脱落了,但是圆顶上的大理石互相卡在一起,没有脱落。古罗马人的建筑技术在中世纪都失传了,人类往前走了一千年,反倒不会运用一千年前就已经掌握的技术了。科西莫和布鲁内莱斯基重新发现了这些技术,他们当时或许还没意识到这在世界历史上有多么重要,但是想必一定非常兴奋。
布鲁内莱斯基改进了古罗马人的建筑技术,他设计了内外两层拱顶的结构,这个结构被后来很多圆顶建筑采用,包括英国著名的圣保罗大教堂。和罗马人不同,布鲁内莱斯基建造圆顶用的不是大理石而是砖。烧制大量的砖和水泥是个不小的工程,这由科西莫负责,而布鲁内莱斯基则在现场指挥建造圆顶。为了能把这些砖运到几十米高的工地上,布鲁内莱斯基发明了一种齿轮机械,它能把地面上的圆周运动变成上下的运动,只要用驴马推动一个大圆盘在地上转动,然后齿轮带动一个升降机,就能将砖头和其他材料运到几十米高的工地上。为了方便工人吃饭(因为几十米高的建筑物爬上爬下不方便),布鲁内莱斯基用升降机将午饭送到圆顶工地上。为了让工人满意,他每餐都给工人们提供葡萄酒,但是为了防止他们喝多了犯晕乎,干活时摔下来,他在酒里加入了三倍的水,这是当时给孕妇喝的葡萄酒的浓度。总之,布鲁内莱斯基想尽一切办法,希望能尽快完成这个宏伟的工程。
尽管科西莫和布鲁内莱斯基如此尽心尽力,但是大教堂圆顶的建造还是一波三折。虽然布鲁内莱斯基有美第奇家族的支持,但是美第奇家族在佛罗伦萨并非没有敌人,当时有两个敌对的大家族,包括奥比奇和斯特罗斯6奥比奇(Rinaldo degli Albizzi):佛罗伦萨的贵族,美第奇家族的对头,后被流放。斯特罗斯(Palla Strozzi):佛罗伦萨的银行家,家族的财富曾经和美第奇家相当,后来被流放。
6家族。吉奥瓦尼在世时对一切来自敌对家族的冲突,都采取息事宁人的做法,以求相安无事。吉奥瓦尼去世后,科西莫个性张扬的一面完全显现了出来,彻底得罪了这两个同样有权有势的家族。奥比奇和斯特罗斯勾结市政官员,以莫须有的罪名将科西莫逮捕并监禁起来。当时佛罗伦萨还是民主共和国,无论是官员还是贵族富商都无法决定科西莫是否有罪,而要靠市民(代表)投票。因此,奥比奇等人能做的事情就是阻止同情美第奇家族的人参加投票,这样一来,科西莫就被定为有罪了,而且还有可能会掉脑袋。但是,科西莫在佛罗伦萨的影响力已经根深叶茂,在敌人的阵营里也有朋友。最终,科西莫被改判..年流放,这样他就获得了自由,虽然他暂时不能回到佛罗伦萨。科西莫前脚被赶出佛罗伦萨,布鲁内莱斯基后脚便被投进了监狱,大教堂的圆顶工程也就此停工了。科西莫离开佛罗伦萨后,先后到了帕多瓦和威尼斯,他走到哪里,财富就跟随他到哪里。那些有钱人纷纷拿着钱找上他,佛罗伦萨的财富也不断地外流。缺少资金的佛罗伦萨陷入了危机,于是,在一些富人的劝说下,佛罗伦萨市政府不得不再把科西莫请回来。这回轮到奥比奇和斯特罗斯家族被流放了,不过他们的运气没有科西莫好,直到终老也没有能回到佛罗伦萨。
转载地址:http://lbufm.baihongyu.com/